在2002年,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曾分別在九月中與十月初,來台舉辦獨奏會與協奏曲兩場音樂會. 我正來回國內外,忙著學習樂器的工作…,但她已是很有名的亞洲小提琴家,曾經在美國茱利亞學院與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學習小提琴,又是身為日本人的文化背景,是非常有獨特風格的小提琴家。
也許是影響我最深的小提琴老師也是畢業於日本武臟野,有日本的音樂文化背景,她那年在台北亞都麗緻飯店受採訪的文章我有特別的印象。
節錄一些我自己喜愛的段落與大家分享,
以下是簡稱:諏
諏:美國的方式比較注重邏輯思考,很有效率和系統地分析樂曲細節,能夠很快地完成對一首曲子的掌握,而且注重樂曲結構,對於任何細節都要求解釋原因;德國則完全不同,常常一首曲子就要花上很長的時間學習、深入探討,強調以技巧表達情感的深度。
~<日本音樂家有許多來自歐洲的樂風和精神,我在之前日本老師學琴時的身上也見過她的這類情感和精神。>
諏: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政治思想史課程,對我的音樂不是直接的、技術上的幫助,可是可以更加瞭解一首曲子,在研究作品時可以對樂曲背景、作曲家等更深入理解,因為光從技巧有時並不能完全掌握這些背景,例如蕭氏塔高維契,瞭解俄國當時時代政治背景,對理解他的作品就非常有幫助。
諏:我覺得音樂是很純粹、中立的,身為東方女性演奏家我不認為要特別說「這是日本的音樂」或「法國音樂」等等,如果特別強調性別這項因素,反而是一種歧視。為了不落入這種刻板印象,所以我才會到西方學琴,以及研習政治思想史。
諏:(興奮貌)這把琴海飛茲用了三十年,名字來由是因為它的背部線條與上漆的顏色與花紋酷似海豚,當年海飛茲第一眼看見它,甚至還沒開始試拉就已經愛上了它。我第一次試拉時,只拉了兩分鐘就趕快放下來,因為很怕以後會捨不得離不開它,即使現在這把琴已經用了兩年,每天拉它時我都還是會有觸電的感覺。Dolphin是目前保養狀況最好的五把小提琴之一,每年都需通過包括馬捷爾等在內的六名知名音樂家組成的審查會,審核它的使用及保養狀況。
它的音色非常充沛、非常純淨,穿透力很強,即使伴奏樂團或鋼琴的音量很大,它的聲音還是能穿透到最遠的地方。我的演奏方式也因此改變非常多。
~<海飛茲用過的”Dolphin”小提琴,也是這次我很想去欣賞的重點,畢竟現場的演奏會和錄音作品是非常、非常不同的,因為唱片必須有主題,錄了之後就會永遠在那裡,所以要做很好的設計才能發揮到最好;而音樂會注重的是當時的感受,只能留在當時的感動中>
諏:除了海飛茲之外,其他許多小提琴家的演奏,並且常常聽他們的錄音。如何從他們的優點之中,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獨特的音樂觀點,個性(character)是很重要的,因為現在有這麼多資訊,很難保持自己的個性,而保持自我風格是最重要的。音樂是時間的藝術,在那麼短的時間內,稍不留意就消逝了,同樣一首曲子,有些人可能覺得很無聊,只要頻率是對的,演奏能打動聽眾的話,我希望我的演奏能激發聽眾美妙的想像力,能夠因為音樂有愉快的經驗。不過,即使我自己也常去聽音樂會,世界上有這麼多優秀的演奏家,但是真正精神上的感動與契合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。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帶給聽眾這種感覺的音樂家。不過,音樂是很抽象的,所以我相信每位演奏家所想要表達的訊息也都不一樣。對我而言,成功的音樂會就是讓聽眾回去之後覺得得到了一些東西,但是也很難清楚說明我想傳達的訊息到底是什麼。對我而言,技巧已經不是問題,個人風格則是我現在想要努力的。
~<我每年還是會選幾場精采的音樂會,激勵自己心志和創意。始終知道自己想作什麼、該作什的音樂家,在她的碣樂中表露無遺>
諏:我喜歡很多現代音樂作曲家,很難說哪位作曲家的作品最適合小提琴。現代作曲家用的戲劇演出比較多,不見得是寫給小提琴的音樂,可能是給舞台或戲劇,例如匈牙利作曲家艾爾佛斯(Peter Eötvös)改編俄國小說家契訶夫的小說,寫成一齣歌劇《三姊妹》,雖然主角是「三姊妹」,可是卻用三位男高音來扮演,我覺得非常有意思。
~<契訶夫的文學作品不管是小說、戲劇都是我大學時愛到不行的,也夢想過有一天為他的作品上舞台…。直到現在我還是很愛的文學家之一。>
諏:我覺得小提琴美麗的聲音是最重要的,但是如果我的外表能吸引更多人來聽小提琴,那麼我也不介意。不過,柴可夫斯基、孟德爾頌那張專輯的造型不是我設計的,跟平常的我完全不一樣(笑),下一張專輯(應該是最接近我平常的樣子。
~<美麗的身影是唱片封面真的很吸引人,藝術本來就是美的!愛樂的孩子們也都會很美。>
隨想:
畢竟就如同她所說的「人不能那麼快把一生都過完」,除了經典曲目之外,小提琴還有太多其他美麗的樂曲,有自己的特色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們的生命也有許多精采的事等著去雕琢、去欣賞,不管是工作、學習、專業、人際…,都秉先付出努力,付出的生命才會讓更多人看見,美麗的樂章也是經過淬練的。
留言列表